墙体绘画:艺术点亮城乡,创意无处不在
墙体绘画:艺术点亮城乡,创意无处不在
墙体绘画,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形式,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我们的生活,为城市和乡村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。从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,到宁静乡村的屋舍墙壁,墙绘正悄然改变着我们周围的环境,成为传递文化、展现个性、提升空间魅力的独特载体。
城市:潮流与文化的碰撞
在城市中,墙绘早已突破了传统装饰的范畴,成为了一种街头艺术的象征,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。无论是北京 798 艺术区那充满未来感的赛博朋克涂鸦墙,引得年轻人竞相打卡,成为潮流文化的聚集地;还是成都宽窄巷子中展现传统韵味的水墨墙绘,在直播中吸引百万观众,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近期,各地城市的墙绘更是创意频出。泉州街头,“今生簪花 世世漂亮” 的簪花墙绘、展现少林功夫的武韵墙绘以及灵动的提线木偶墙绘等,遍布少林寺、木偶剧院等多个区域,将城市的特色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,不仅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了活力,更成为文旅传播的新亮点。而在昆明的云纺蓄电池厂文创园内,“紫薇仙子” 和 “簪花少女” 两幅 “治愈系” 墙绘借景入画,淡雅的色调与少女的浅笑,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,成为夏日里城市的一抹清新亮色。
这些墙绘的走红,离不开其对当代年轻人喜好的精准把握。它们以多样化的视觉符号,如简约现代的线条色块、可爱的卡通形象、精美的古风插画、逼真的写实风景以及充满想象力的创意涂鸦等,满足了年轻人对于个性表达和美学体验的追求。同时,社交媒体的传播也让这些墙绘迅速出圈,成为城市的新名片。
乡村:艺术赋能振兴之路
在乡村,墙绘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,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嘉应学院师生走进丰顺县龙岗镇新华村,紧扣 “绿色 + 红色” 主题创作墙绘。绿色主题板块展现了当地茶叶产业的种植、采摘、加工流程,红色主题板块则描绘英雄人物事迹,让村庄不仅拥有了亮丽的外观,更增添了文化内涵,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吸引力。
同样,梅州市南口镇迎来了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,他们将黄皮豆干制作工艺与现代艺术融合,在制作工坊的墙面上创作出一幅幅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作品,使工坊成为展示当地特色工艺的窗口,吸引着过往行人,提升了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。涵江双福村也因闽南理工学院师生的墙绘实践活动而焕发生机,“荔园丰收”“荔枝藏史”“荔下村静” 三组主题墙绘,描绘出村落的丰收场景、历史文化与宁静之美,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点,为双福村注入了青春活力。
墙绘在乡村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,更成为传播文明、宣传政策的重要阵地。那阳镇在上茶村开展的 “哪吒护村・移风易俗” 主题墙绘,借助哪吒等广为人知的形象,将移风易俗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知识融入其中,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文明理念,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。湖南省新田县秀富里村的墙绘则还原了村庄的劳动场景,讲述邻里温情故事,同时承担起 “政策宣传员” 的角色,让乡村振兴等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人心。
公共空间:情感与艺术的交融
墙绘对于公共空间的改造与重塑也功不可没。它将冰冷的建筑墙面转化为充满情感的艺术载体,引发人们的共鸣。深圳南头古城的 “记忆地图” 墙绘,运用增强现实技术重现街区百年变迁,提升了本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度;长沙文和友的 “复古广告墙” 前,日均发生多次陌生人社交互动,艺术成为催生新社交场域的触媒。
在学校、社区等公共空间,墙绘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门的 19 块主题墙绘,由学院与社区共同设计,将校园记忆与城市文化相结合,通过艺术微更新,使围墙变身 “文明传播站”,涵盖环保、法治、健康等多种主题,带动区域整体品质升级。都匀市文峰街道环东社区建设巷的墙绘工程,让曾经斑驳破旧的墙面焕然一新,“都匀”“我在文峰很想你” 等字样和富有特色的彩绘,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,更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,使这里成为热门打卡点。
墙体绘画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多元的功能价值,在城乡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,更在文化传承、乡村振兴、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。在未来,相信墙绘艺术将继续创新发展,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惊喜与可能,让每一面墙都成为讲述故事、传递情感、展现美好的独特舞台。
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